2021年第4期

大厦,总在拔地而起 ——2021年德成建设集团采风座谈随想 □杨亚杰
[返回]大厦,总在拔地而起
——2021年德成建设集团采风座谈随想
□杨亚杰
谁这时没有房屋
就不必建筑
——里尔克《秋日》诗句
我们来看房屋,你却跟我谈山峰
你说:山高德为峰。
顿时,我的耳畔响起“常德德山山有德”这句古老民谣悠远的回声。
我看见一座山,起于脚下,缓慢而沉静,一位永远不老的老人善德的面容浮现出来,他好像一直看着我们,看着这个世界,慈眉善目地,朝着一幢幢房屋,点头,或者摇头,目光炯炯,始终没有离去。你是能接住这目光的人,你的名字叫德成。
于是,我篡改了里尔克的诗句,默念:谁心里没有山峰,就不必建筑。
你跟我谈建筑,我想的是道路
1998年,你从安乡县陈家嘴起步的时候,走的可是一条羊肠小路?或者,其实并没有路,走得多了,也就有了路?
你深深地懂得,你的资源在哪里,你的底气在哪里,你的形貌该是怎样的。二十余年来,泥土凝聚有料,岩石垒砌成型,草木摇曳多姿。你从县城走向市区,从市区走向省会,又从省会走向全国,走出一条越走越宽的路,走得风雨兼程,走得义无反顾。
我惊讶地发现,一些我们时常进出的熟悉的大楼,竟然都是你们越来越壮大的建筑队伍,辛辛苦苦地“走”出来的。我看见了德成建筑,在常德,在长沙,在海南,在内蒙古……栉风沐雨,巍然挺立。
我听见来自大地与蓝天的掌声一次次响起,唤起我胸中的自豪之情,我领悟到,这竟然是一种血脉相连的回望,令人惊喜的发现之旅。
我看见了旗帜,还有赤子之心
展览也好,史册也好,座谈会上的诚恳交流也好,始终有一种坚定的方向,让我感到无处不在的引领,一面鲜红的旗帜高举着,就有了打不败、摧不垮的灵魂。
从几个人,到几十人,再到几百、数千人,来自田间、地头、打谷场,来自教室、跑道、实验室……不仅仅只是设计,只是建造,不仅仅只是搅拌砂浆,贴砖上墙,还有东方红博物馆“中共党史特展”里深情的讲解,有助力白血病患儿“向阳而生”的爱心,有送往扶贫村的致富点子,还有德成艺术团的原创京歌《军魂》在央视唱响,再一次地“一鸣惊人”,等等,是的,不仅仅为了遮风挡雨,还为了安放灵魂。
活了大半辈子,到今天才知道,有一种建造,外,给你一身铠甲,穿上它,你就能安居乐业,内,给你一星火种,点燃它,你就能生生不息。内外兼修,一个人,通常能修炼成无敌勇士,一群人,能修炼成何等壮阔的人生!
科学的流动,凝固的诗
更多的,你没说,我平时很少想到的,却忽然就活了、近了。它们从24字“质量方针”幻化开去,化为一条巨大的隐形曲线,像是节奏明快、韵律悠扬的五线谱,在天地间流动。
镜头拉近,会看到那些深基坑、脚手架、安全网和文化墙;看到昂首的塔吊,施工电梯、挖掘机;还有那些钢筋、水泥、木头、瓷砖……它们有着内在的秩序,精准的计量;有着既定的空间,和约好的时间;它们要严丝合缝、不差毫厘;它们要聚集凝结,构造搭建;从一盘散沙,到抱成一团,从无形到有形,从低处到高处……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在人们无数次司空见惯的侧身而过中,以一种科学的流动,写下凝固的诗。
从高空往下看,那巨大的钢琴、彩色的头饰、盛开的马兰花……无一不是建筑人心中最美的意象!
这是劳动者的旋律、力量的诗。
前路,将会更加光明
只有胸怀天下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
置身于21世纪全球化时代,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大潮中,今天的你,又有着怎样的思索与憧憬?座谈结束前,你说:真诚地希望大家多多关心民营企业,不只是关心德成。话语简短,掷地有声。怪不得企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原来是有着这样的全局思维和广阔心胸。有这样的大格局,又有“靠党兴业,以德谋成,与时俱进,永创新高”的企业精神,德成这艘前行中的航船,何愁前路无知己?又何惧风吹雨打征程急?我看见你正劈波斩浪,向着未来挺进。
大厦,总在拔地而起,前路,将会更加光明。
祝福你,德成!
(责任编辑:刘琼华)
作者简介:杨亚杰,笔名雅捷,1981年开始发表诗文,作品散见国内外多种纸媒、网媒和选本,出版《赶路人》《三只眼的歌》《折扇》《和一棵树说说话》《杨亚杰微诗选》等诗集,多首歌诗被谱曲演唱和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