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1期

-
2021-05-28
光明的指向?
光明的指向?——以丁玲及其《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中心赵牧在《我在霞村的时候》的结尾,丁玲给笔下的主人公贞贞指出了一个“光明的前途”,也就是“到延安去”,而她自己,此前也是从南京的“幽居...
-
2021-05-28
母亲语言与作者心境
母亲语言与作者心境王丹红自古以来,文学为了表情达意,“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等等文论不绝于耳,所以我们不难通过作家的文学语言厘清他们的思想脉络与感情波澜。丁玲的母亲作品...
-
2021-05-28
《杜晚香》与《梦珂》
《杜晚香》与《梦珂》——丁玲晚期和早期创作的一致性王海艳 绝大多数研究者在谈及丁玲创作时,大都肯定其早期创作而贬抑其晚期作品,认为丁玲早期创作是在个性主义思想指引下的进步之作,而晚期...
-
2021-05-28
延安妇运与性别乌托邦
延安妇运与性别乌托邦——重读丁玲延安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崔琦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39年春写下短篇小说《泪眼模糊中之信念》,至1942年初整风运动开始,延安时期的丁玲陆续创作了一系列...
-
2021-05-28
光明的尾巴?
光明的尾巴?——试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谈土改小说如何处理“变”刘 卓 四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北方解放区大规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出现了一些以土改为题材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为“...
-
2021-05-28
小天地的大胸襟
小天地的大胸襟——再探丁玲《“牛棚”小品》文戡1976年10月,中国结束了十年的文革动乱。1979年,劫后重生的丁玲写下了《“牛棚”小品》。《“牛棚”小品》记录了丁玲从1968年到1...
-
2021-05-28
时代语境下的“自由”言说
时代语境下的“自由”言说——评《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自由”话语张 露《我在霞村的时候》包含着不同的自由形态。在贞贞不同经历的诉说过程中,作者带领我们逐步冲破重重遮蔽,在不同时代语境...
-
2021-05-28
人性的再现与复归
人性的再现与复归——《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阅读体会刘忠阳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一部伟大的著作,写于一九四八年,它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领导的伟大事件——土地改革运动,不仅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