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发掘新时代诗歌的神采
发布时间: 2021-05-30 09:45:24 阅读 0 次
努力发掘新时代诗歌的神采
聂 茂
在这个商业因子四处肆虐的时代,种种光怪陆离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穷尽一生试图追寻到真正的幸福和欢乐,然而我们碌碌寻求着的美好总是掺杂着一些尘埃,少了一种“气”。常德诗人龚道国也发现了这一点,而这种“气”,他称之为“神采”。这也是他第四本诗集名称的来由。关于时代与神采的关系,龚道国一直都有很清楚的认识:“许多看上去很美的幸福,常常失缺神采,许多听起来很欢的笑语,往往在神采之外。”于是他开始寻找神采。龚道国的“神采”,“主体上源于大自然的精神”,他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如同一株树苗,把根基扎到地下,在土地的滋养中获得灵感,获得启迪。正因为如此,他的诗里,常有着一种朴实与清新,挟带着故乡泥土的芬芳。读者可以从这种芬芳中感受到,这是与灯红酒绿下,飘荡在空气中浓烈刺鼻的香水味不同的审美追求。它纯净,并且安宁,能让人静下心来,慢下来;这也是与北方黑黝或者姜黄的土地不同的味道,它更细腻,带着澧阳平原傍水而居的悠闲与自在。在这样的芳香里,我们开始了唤醒“神采”的旅途。
龚道国《神采》里的诗歌都以组诗的形式出现,诗人对于大地、河流、植物的感情有了起承转合的抒写。“神采”在这其中一以贯之,串联起了诗歌的神韵。龚道国抓住“神采”这根主线,对语言和想象的运用如同编织一匹精致的锦,井然有序地在纺车上打好了底,再从其他地方扯下丝线,在循序渐进的操作中逐渐造就了艺术的精品。诗人脑海里有了主题,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便汇聚成了笔尖下汩汩涌来的思绪,一气呵成间,一首精彩的好诗也得到了升华。
龚道国的“神采”来源于自然,这种“神采”体现在他诗歌中花草树木的性情里。开篇的第一组诗就是《赏桃记》。在这一组以“桃”为歌咏对象的诗中,我们看到了陶潜心中的桃花源,也看到了刘禹锡执着的玄都观。“桃”无疑是传统诗歌里故事最多的植物,龚道国选取这组诗放在开头,将“神采”这根线寻根溯源到千百年前,那时的诗人身上都有着一股子傲气和淡泊,被他们吟咏过的花木也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传统的文字中显露出来的神采,龚道国想起它们,把古典和现代两个时空交叠在一起,他致力于从国人生长的文化环境里找到切入口,找寻民族公共话语空间里最能打动人的美好事物和感情。于是除了《赏桃记》,我们还读到了《品桂记》《咏花记》,这些带着灵性的花们草们树们,在龚道国的笔下穿越千年而来,凝成文字,以启迪者的姿态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点亮我们心中的神采。
我们还可以从《神采》这首诗中感受到古典诗词的意境。《静夜记》《秋日记》《雨天记》里对环境氛围的营造正是传统美学中“境”与“象”的统一。“风在夜空东奔西跑,谁在一路流泣/蓬子点击夜鼓,掩饰声声叹息”。龚道国继承了传统文人的“清”高风骨,沉淀着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
而这些受到古典诗词影响的美,正是植根于这些草木脚下的土地。自然,这种来自大地情怀的典雅美便也流露于以“神采”贯之的龚道国的诗歌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地对人性格的影响是温柔而稳定的,任何人在提及故土的时候心中都满是缱绻。在《神采》里,这种缱绻更加具体,以至于具体到了童年时常惦记的一棵枣树。同样是植物,《枣树记》的主角就显得比桃花桂花更加来得真切可感。“一棵乡土的枣树散发乡情,染我一身/我披上秋韵,在美好丰腴的时令里/纯粹至初。体验枣子在风中坠落/……”,诗人的笔触真实而有力量,蘸着傍晚新鲜的露水。在这种亲切朴实的白描手法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灵动的自然气息。乡土人情像沾衣不湿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款款拂过你的身旁。人们渴望身心的回归,回归到最初开始的地方,一切都是纯粹的,然而既已投身于尘世,归乡就成了遥不可及的期待。人说,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家乡的可望而不可及缭绕着无数游子的夜梦。为了寻求一个安然的栖息之所,龚道国把这份乡情寄托到了更广阔的空间,让家乡的概念得到拓展。他写《松雅河记》《沅水记》和《湘江记》,乡情融入了这片泥土湿润而山川奔流的环境中,对童年和故乡的依恋上升到了对湖湘地域文化的依恋。在《湘江记》里,他怀念“一阵河流的影子/风中的气味,方言,起伏的呼吸/还有浪嚣,以及面孔倾过河流的浮光”,“寻找张栻,朱熹,王夫之/挥过袖口的长衫,寻找曾国藩,郭嵩焘/以及毛润之,洗去面尘后的心”。作为湖湘男儿,龚道国始终眷恋着脚下这片土地,“……当初以为干净的生活/就是不染尘泥,现在知道不接地气/一切可能失真。……”这是一个在乡村生长的孩子从泥土里收获的人生道理。这样的人生道理来得直观而纯粹,大地赋予人的性格,是踏实而稳重的,将手掌贴在土地上,便会感到一份安宁,一份悠然。
于是,在这样的语境下,“神采”的意义便又多了一份对浮华生活的拒绝与反思。品读龚道国的《神采》,需要你静下心来,在一个无事的休息日,沏一盅清茶,搬一条藤椅,坐在敞亮的庭前,细细品读,体会诗中澄澈的世界,恬淡自得。《神采》中的诗句一直和繁华喧嚣的都市保持着距离,诗人知道“一些相互熟悉的人,并不一定知道名字”,“一些知道名字的人,并不一定相互熟悉”,这是诗人退守到心灵家园后与现代生活的对话。名字、头衔无外乎外在的标签,要揭开标签,用心体悟,才能算得上熟悉。对现代生活的思考和论证在《神采》中还有很多,“龚道国以干净、简洁的语言,以委婉、平静的抒情,以思辨、开阔的视觉来吟唱生活、感悟生命、打量世界,从中挖掘出事物内部的真相本质和内心深处独到的精神秘密”。诗人在《居乡记》中听刨木的声音,听虫子的鸣叫,认识到都市与乡间的不同,也感悟到都市对人的影响。在《松雅河记》中,这种感悟更为明显。诗人从一把铁锹中看到了世象的更迭,“而现在,一些共同语言已不在铁锹这里/城市不习惯挖掘和种植,只惯于奔跑/车子向前奔跑,房子向上奔跑/人群向人群奔跑,尘埃在尘埃中奔跑”短短几行,便道出了现代人灵魂深处的秘密。龚道国的态度不是批判的,而是客观的,写实的,他不在诗句中表露自己的价值评判,他只陈述自己看到的一切,他的角色更像是一个说故事的人,矗立于高山之上,远离世间的纷扰,无惊无喜,无惧无怒。
这样的文字有着作为诗歌本身应有的沉静与纯粹,“诗是一种体验文字,不一定是一种工作,但一定是一种生活”,而这种沉静的“神采”,正是来源于他对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感悟。诗人居在松雅河畔,这条河“比长江小,比湘江小,比浏阳河小/比捞刀河小。小到自己——松雅河/小到自己小小陌生的名字。……”诗人喜欢这条不起眼的河流,在这里漫步,挖土,自得其乐,自给自足。但这“小”并非因远离现代文明而视野渺小,在龚道国看来:“感觉松雅河再小,也源自滚滚长江水”,能从一条小河看见长江,从一滴水望见大海,这正是因为有“神采”照亮幽暗的四周,胸中便明朗起来。龚道国的“大小之论”让人想到禅宗的“芥子纳须弥”,于小中见大,是佛理之趣,也是生活之理。而诗歌在我们生活中起的作用则是“提供沉静的方式,提供思索的道具,让人从事物的多面找到阳光的因子,从事物的纵深找到宽广的力量与博爱的精神。爱自己,也爱他人,爱事物之中总可以找到的可爱之处”。常用乐观积极的辩证眼光看世界,爱世界,这是心中微光点亮神采的因,也是果。基于此,龚道国才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岁月中,端着“神采”的烛台,照亮他的时光。
不仅仅是自然,与生命朝夕相处的还有亲人。在《喜美记》中,龚道国对于“小”的感悟可谓清新又自然,他这样描绘他的妻子:“她会从锅盘碗子的响动之间/偶尔回过身来,斜靠在厨房的门框边/嘴里嚼着某种东西,品尝是否熟了/眼睛自然要扫到沙发上的我/并且一如既往地盯住我嘴里的烟卷/口齿间发起第一千零一次嘟哝/之后拍拍红花布围裙,旋即闪身奔来/将她认为熟了的东西,不由分说/一筷子塞进我吞云吐雾的嘴里”,岁月洗净铅华,妻子为着生计晒衣做饭的举动“早已娴熟于心/而此时却像一场晨光中的独舞”,时光带走了热恋时华丽的辞藻和喧哗的谈恋,两个人共同面对的是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柴米油盐,感情在一件件小事中根深蒂固。龚道国用几个日常动作和一块围裙,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永恒的爱情”。诗人都是敏感的,龚道国也不例外,他善于捕捉生命中细微和一逝即过的体验,抓住每一个“小”的事件,从中剖析出内蕴的哲理和智慧,折射出个体的存在与思考。正如甘肃诗人古马评价的那样:“‘小’既是诗人诚实的创作观,也是他对于物质世界的态度,是具有智慧的‘小’,这样的‘小’所创造的精神境界却是透明与清澈的。”
《神采》的节奏是缓慢的,这种速度并没有把想象的空间填满,而是给了读者从容思考的时间。龚道国用那根最本色的丝线延展,带着读者的思绪往历史和未来探访。时间和空间缓缓流淌在他的笔下,有别于现代派和先锋派的创作手法。也许正是这种不同,让读者感受到《神采》的纯粹。脱胎于“缓慢”的“纯粹”,让我们静听龚道国娓娓道来,听他用在场叙述者的身段,说那些枝头的花,河畔的草,田间的土和身边的人,在聆听中,回归自然。龚道国用自己平和真实的语言,带出他追寻的“神采”,筑造出一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超然世界,一个“从前慢”的闲适世界。
这样的“世界”与“神采”,与“心远地自偏”的境界一脉相承,到了龚道国这里,生发出又一种宁静与喜悦。诗人商震曾经这样评价《神采》:“在物质坚硬的当今社会,其(《神采》)精神指向,对每个人都具有认识、启迪的意义。”我想,龚道国写《神采》的初衷正在于此。希望这些带着诗性的文字能打磨读者暗浊的灵魂,点亮读者心中尘封的神采,让一份纯粹的美好散进身心。
(责任编辑:唐益红)
聂茂,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小说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会副会长,首批湖南省“三百文艺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鲁迅文学奖评委等。(本文选自聂茂《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第二卷《家国情怀:个人言说与集体救赎》,中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