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国际写作中心

发布时间: 2021-05-30 16:20:16 阅读 0

                                                                     国际写作中心
                                                                    ——我看到的美国·之二

 
       我是这个写作中心邀请访美的第三批中国作家。第一批在一九七九年,被邀请的是萧乾、毕朔望;第二批在一九八〇年,是艾青、王蒙。这种交流,今后还要延续下去。
       国际写作中心是四十年代由爱荷华大学文学系主任保罗·安格尔教授创办的。开始的几年没有外国作家,只是大学文学系的一个创作室、小作坊,集合一部分青年作家,讲授文学课程,同时进行创作,时间为一年。现在美国的许多诗人、小说家都出自这里。这个创作室有点像我国五十年代的中央文学研究所,是一个培养青年作家的园地。六十年代初,才扩充为国际写作中心,邀请外国作家来美国住四个月,访问、写作,先后被邀的有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作家,如印度、新加坡、菲律宾、印尼、泰国、日本,慢慢发展到埃及、巴基斯坦……以后又扩弃到西欧、东欧、南美。中美建交后我们也被邀请参加。在这之前,台湾作家白先勇、诗人郑愁予等许多人都先后被邀请参加。一九八一年九月我到美国时,参加这一届访问的有爱尔兰、丹麦、挪威、希腊、西班牙、埃及、尼日利亚、巴勒斯坦、以色列、印度、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秘鲁、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日本、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东德、中国(包括台湾省)等二十几个国家,约三十余人。各国来的作家们,分住在五月花公寓和爱荷华旅馆,给幽静的爱荷华小城频添许多色彩。
       国际写作中心名义上属于爱荷华大学,但它的活动却远远超越了大学的范围。它已经先后接待过世界各国的三百多名作家,其中很多是颇有名望的作家。这次被邀请的匈牙利诗人Gyorgy Somlyo,一九五六年曾经到过中国,是世界笔会的会员;挪威女作家Bjorg Vik,曾写过几十个剧本,被译成英文的也有十几个,有一个话剧正在美国上演;日本诗人、爱尔兰诗人都经常在写作中心的活动中朗读他们的诗歌,很受欢迎;印度作家Sunil Gangopadhyay,也是到过中国的,他思想进步,对中国友好,六十年代,保罗·安格尔去印度邀请他,开始他不愿来,后来来了,印象很好,同保罗相处也很好,这次他自己要求再来,对我们很热情,两次约请我向他介绍中国文学。
       国际写作中心工作人员的组织能力和工作作风是使人钦佩的。他们一二十个人,除三四个人常年工作以外,其余都是临时性的,是爱荷华大学的工作人员或学生。日常的送往迎来,自不消说,使人满意的是客人一到,不只住的有了,吃的有了,电视机有了,看的书报有了,车子有了,电话有了,城市交通图有了,翻译人员也有了(大部分作家能说点英语的不要专业翻译人员),而且两个月的活动的日程表也有了,来自各国的作家的略传和个人住房的电话号码都摆在案头。客人们可以自己决定每天参加哪项活动,是跟着大家遨游,或是参加座谈,或者到工厂参观,或者到农家采访,或者是参加酒会,结识社会的名流、教授、作家,或是躲在安静的屋子里奋笔直书自己原有的构思和新近的激情。你可以把这四个月的时间按照自己的计划舒服、消停地过完。如果喜欢热闹,可以过热闹的生活;如果喜欢清静,也绝不会有人来打扰你。
       国际写作中心特别使人愉快的是这里远比联合国轻松和谐,确实是一个国际活动中心。各个国家的文学情况在这里交流。作家们可以在这里接触,理解各个国家的文学现状,可以在这里接受新鲜文学的血液。对作家自己有一些启发,对自己的祖国也是一种宣传、介绍,促进了解,增加友谊。我们在这里尽可能地参加活动,既向各个国家的同行学习,也可以浮光掠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对我们来说,其中自然有些是很不习惯的,甚至可以使我们为美国担心的。但我们尽情地无拘束地生活了四个月,我们是有所得的,可以说是丰收。
 
                                                                                                                                  一九八二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