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致巴金

发布时间: 2021-05-30 16:33:07 阅读 0

                        一九三六年   

                                                           致巴金


 
巴金同志:
       前一晌知道你去了香港,估计你的身体大概好了一些,很是高兴。那时我正在湖北。年轻的时候,我走的地方很少。年老了,想四处多跑跑,却又限于身体条件,想多接触些人,多接触些事,对增加知识,开扩胸襟都有好处,而且也会增加快乐。
       本来早就要给你写信,但《中国文学》的产生,还是经过一些困难,像一些人形容的,有一段时间处在风雨飘摇中。我不愿使你分心担忧,一直克制着不写信,等有较好的消息再说。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加上领导的帮助,群众的支持,出版社、印刷厂的合作,创刊号总算下厂付排了,不久也能拿到期刊执照了;明年一月底可以出版。暂时仍先交新华书店发行。十一月二十八日举行了一次招待会,各报都先后有报导,现寄上在招待会上分发的有关创刊号的资料,和我在招待会的致辞,请你指教。从这些材料,你可以理解,和你一样,我们都希望我们文学界彼此的关系能更和谐些。工作得更欢快些。多少年了,我们吃了多么大的苦。我们都不愿看见子孙后代还要遭到我们那样的不幸。可惜我们受客观生活条件的限制,不能更多接近谈心。我们是作家,我们喜欢大家在一起谈生活,谈文学,谈创作,淡心里话。我们不能再忍受那些“左”的或“右”的棍子、鞭子、框框、枷锁,我们也不甘忍受那些庸俗的流言蜚语。唉!可惜,现在我们都老了。但我们都想为我们文学界的大团结,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繁荣,再多做点事。的确,这也很难了。我讲这些是把你当一个老朋友才谈的。
       我说我们都老了,但你的来信,却仍是显得语重心长,热情依旧,更可贵的是头脑清晰。你的诚朴的感情给我们《中国文学》的编辑部全体同志以莫大的鼓舞。他们大家和我一起向你致谢!祝愿你健康长寿!我们还希望,如有可能,请随时再给我们来信来稿,谈谈心事,兴之所至,笔之所之,即使是三言两语,也是非常珍贵的。
       专此颂文安!
 
                                                                                                                           丁玲    十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