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丁玲研究会2019年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23-05-16 09:48:22 阅读 0 次
中国丁玲研究会2019年工作报告
2019年,中国丁玲研究会在各级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组织、推动对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作家丁玲及其文学成就的研究为宗旨,根据年初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开展了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推进丁玲研究和文学传播,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促进国际进步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1.完成《丁玲研究》两期的编印发行工作。4月完成2019年第一期《丁玲研究》的编辑出版发行。本期设《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丁玲文学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历史沉钩》《书评》四个栏目,共刊载16篇优秀学者的论文,其中刊发何吉贤《“流动”的主体和知识份子改造的“典型—40_50年代转变之际的丁玲”》特稿一篇;9月完成2019年第二期《丁玲研究》编辑出版工作,本期分五个章节共刊发15篇文章,其中悼念陈明同志文章4篇。刊物发行后在学术界和会员中赢得好评。
2.编辑出版《丁玲文学》四期。为扩大丁玲影响,促进本土和北大荒文学创作发展,我会联合常德丁玲文学创作促进会编印《丁玲文学》四期。刊物秉持“立足本土,面向全国”“名家引导、促进本土创作”宗旨,2019年3月、6月10月和12月出版四期。《丁玲文学》坚持正确导向,每期实行三审三校制,印刷1000册,面向党政机关、文学机构和大中院校免费赠送。
3.推进《永远的丁玲》画册审定出版工作。为纪念丁玲,《永远的丁玲》大型纪念画册已完成初审、复审及修改校对工作。因审批机构改革导致人员变动,加之重大题材报批复杂,经会长会研究在不增加成本费用的前提下,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向有关部门再次报批,力争2020年上半年出版并举行首发式。
4.举办“丁玲与当代文学七十年”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丁玲研究青年论坛。为庆祝建国70周年,7月19日-22日,我会与常德市丁玲文学研究中心、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在湖南大学举办“丁玲与当代文学七十年”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丁玲研究青年论坛。国内外60余名丁玲研究专家、学者与会,提交论文40余篇。与会学者们就丁玲文学的当代性、丁玲与当代文学革命主体书写、丁玲与当代文学体制的生成、海外中国学视野中的丁玲研究、性别文化与丁玲文学和丁玲相关当代文学史料六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对丁玲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批评及文学史建构七十年的文学影响和突出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研讨会期间,王中忱会长和贺桂梅、罗岗、何吉贤副会长,围绕丁玲与当代文学体制的生成、丁玲与二十世纪文学革命主体书写、丁玲文学的当代性等学术问题在湖南图书馆举办了“时代·主体·革命——‘丁玲与当代文学七十年’四人谈”专题讲座。讲座对广大听众认识当代文学体制、丁玲其人与湖湘文化产生了重要意义。
5.举行中国丁玲研究会研究基地(科普教育)授牌仪式。为提高丁玲文化影响力,推动丁玲研究的普及性教育,中国丁玲研究会研究基地(科普教育)授牌仪式在黑龙江汤原农场丁玲纪念馆隆重举行。9月12日上午,我会副会长鲁太光与汤原农场党委副书记李振龙签订合作协议书,副会长李云雷为丁玲纪念馆授牌,副会长何吉贤代表学会讲话。他指出:中国丁玲研究会将以此基地为基点,每年派研究学者和著名作家,通过召开研讨会和文学讲座,催生丁玲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北大荒文学文化生活,也以此促进中国丁玲研究会的工作。常德市委宣传部、常德市文联领导、学会秘书长章晓虹以及常德学习考察人员和汤原农场干部职工、学生、群众两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翌日,我会李云雷、鲁太光、何吉贤和荣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家石一枫四位学者受邀在汤原农场举办“漫谈当下的文学创作与批评”四人谈专题讲座。四位嘉宾从多维角度探讨了当下的文学创作与批评,讲述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和存在的不足,正确分析和研判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当地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不可多得的思想文化盛宴。
挂牌期间,我会学者与常德学习考察团还参观了290、普阳、宝泉岭、新华等农场和丁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以及农场的党建教育学习基地。
6.开展与北京、山西、陕西三地文化交流。5月上旬,我会章晓虹秘书长与丁玲文学创作促进会负责人前往北京,赴山西长治参访丁玲生活过的嶂头村,与长治赵树理文学研究会长、长治学院师范分院开展文化交流;后赴西安陕西师大修订“丁玲文学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通过此次文化交流,学习了长治市赵树理文学研究会办会经验,实地感受了丁玲在嶂头村的生活场景和她面对困难逆境仍乐观向上的精神,加强了丁玲故乡常德与长治市相关学会和院校的文化交流。
7.选编、校对《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以“丁玲与中国现代性”为中心议题的第十三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2017年在常德市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海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提交论文近50篇。这些丁玲研究学者们采用新视角,拓展新思路,围绕“丁玲与新时期”、“丁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等探讨丁玲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从革命情结、女性文学等方面考察丁玲一生的成就与现代文学的联系。我会与丁玲文学研究中心组成的选编小组将此次会议文集整理编辑成集,中国丁玲研究会阎浩岗、鲁太光、程凯主持编选论文并确定目录排序等。目前,选编工作已接近尾声,确定入选稿件43篇,12月完成出版工作,这是我会的又一丁玲学术研究成果。
8.中国作协社联部社团管理处来我会检查指导工作。8月初,中国作协社联部社团管理处处长丰玉波等一行来常,检查指导我会党建工作并召开专题座谈会。我会秘书长章晓虹汇报了学会业务活动和党建工作,以及当前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丰玉波处长听完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我会近年来在学会规范管理、按《章程》开展业务活动和丁玲研究成果方面取得的成绩,传达了中国作协有关会议精神,同时对学会党建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希望我会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守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严谨办会方向,按照中国作协工作部署要求,发挥学会的社会功能,实现学会跨越式发展。
9.赴京吊唁陈明同志。丁玲的丈夫陈明于5月20日凌晨1:50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102岁。我会负责人参加了在复兴门外大街的复兴医院举行的陈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深情缅怀陈明同志对我会历年来的关心与支持,并赠送了花圈和挽联,向陈明家属表示了诚挚的慰问。
10.加强党支部建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我会党支部书记李云雷按作协机关党委要求,参加中国作协主管的社团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部署会。会后,李云雷在微信工作群内,传达会议相关内容和要求。为落实会议精神。
我会在“丁玲与当代文学七十年”学术研讨会和黑龙江汤原农场中国丁玲研究会研究基地(科普教育)授牌仪式期间,带领学会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在长沙到新民学会旧址,重温入党誓词;在黑龙江到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以及新华农场党建教育学习基地进行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学会党支部成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运用新媒体创新开展学会工作。为适应信息时代需要,创新学会工作手段,更好的弘扬丁玲精神,展示研究成果,公布学会工作动态,我会创建了“中国丁玲研究会”网站,并于1月开通运营。中国丁玲研究会官网以“学会概况”“学术学刊”“名作欣赏”“学会动态”“影像资料”等9个栏目,运用文字、图片、影音资料等多种方式,全面系统的向社会各界介绍了丁玲生平事迹、重要文学作品、学会基本情况、会员信息、研究成果和工作动态。“走近丁玲”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工作群是学会又一创新型宣传平台,学会及时将有关会议精神、工作安排和活动进展在群内发布,对于解决我会会员集中学习、交流困难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丰富了学会服务手段,推动了丁玲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
12.结合常德文联工作开展扶贫创建。在常德市文联发动下,我会章晓虹秘书长与市文联领导多次深入到石门县新道湾村和陈家湾村,开展入户走访贫困户,助推脱贫,实地调研、帮困、慰问工作;刘琼华同志作为文艺志愿者参与怀化市通道县“到人民中去”文艺惠民演出和石门县“爱心所至,寒冬亦暖”关爱留守儿童慰问活动;今年我会分三批参加驻地牯牛岗社区“众创平安”系列活动,宣传政策法规、走访慰问弱势群体。上述活动,促进了学会与地方紧密联系,提高了学会社会责任感,推动了学会服务多样化。
- 上一篇:中国丁玲研究会2018年工作报告
- 下一篇:中国丁玲研究会2020年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