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期
  • 09

    02

    张靖宇谈丁玲在汤原农场 王增如 李向东

    工会还组织了宣传队,也叫乌兰牧骑、文艺轻骑兵,发扬兵演兵的传统,深入田间、炕头为群众演出。这种方式很受欢迎,但遇到一个困难,需要现编现演,现编就是编脚本,都不会......详细信息

  • 08

    02

    草药芬芳 □管 弦

    那么多清丽的、清净的花草树木,都生发出美美的姓氏,与人类永远相依相存。懂得的人,也由此深藏了花草树木的灵性和韧性,通灵而透彻。...详细信息

  • 08

    02

    老大回乡情更切 尹德立

    “丁玲”后来回黑胡子冲,则是到了2020年秋,丁玲故居修缮竣工,故居陈列馆落成的时候。不过,那已是以一尊“丁玲”花岗岩全身坐像的形式,隆重回归故里。在家乡人民心......详细信息

  • 08

    02

    浅谈丁玲精神对其家乡本地文学生态的影响 刘金国

    在市县党委宣传部门共同努力下,丁玲文学从2019年第十一届起已经升格为全国性文学大奖,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奖励基金,将丁玲文学创作的促进作用扩大到了全国范围。...详细信息

  • 08

    02

    身体的沉沦与救赎 ——丁玲笔下“被侮辱”的妇女形象解读 刘晨

    在西战团奔赴前线宣扬抗日救亡期间,丁玲既写出了《重逢》、《河内一郎》等话剧作品,还曾担任话剧演员登台表演,她与团员们同吃苦、同劳动、同创作,以火热的抗战激情和视......详细信息

  • 08

    02

    “沉入”大时代的曲折性:从莎菲到韦护 ——论丁玲小说的创作个性的转换 刘燕飞

    丁玲的“沉入”愿望是恳切而真诚的,同时她又十分聪慧,懂得追随时代的脚步,又在生活的磨砺中明晰了对社会的责任,这在她的《我的生平与创作》中有充分说明。...详细信息

  • 08

    02

    乡土文化与丁玲个性 ——以《母亲》为例 苏永延

    丁玲在不同的场合均讲到古代英雄故事对她的影响。她说,母亲讲一些古今中外慷慨悲歌忠勇壮烈的故事,“因为有这些最初的影响,我能够抛开那堆集在我幼小心灵里的忧郁感伤。......详细信息

  • 08

    02

    从编刊策略看《北斗》及其主编丁玲对左联期刊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黄蓉

    给予“民族主义的战争文学”“以无情的打击”的同时,也给“人道主义的战争文学‘以无情的打击’”。这正反映了当时左翼文学界独尊革命现实主义、排斥现代主义的心态,在斗......详细信息

  • 08

    02

    当代作家“复出作”的文学史价值 ——从丁玲的《杜晚香》《“牛棚”小品》等作品谈起 郭剑敏

    散文《“牛棚”小品》才称得上是丁玲真正意义上的复出作,这篇作品发表于1979年第3期的《十月》,而且这也是丁玲平反后创作的第一篇全新的作品,同时也是一篇与新时期......详细信息

  • 08

    02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从丁玲的妇女思想在1980年代所受的挑战说起 唐利群

    她对西方人之所以判断自己是“女权运动者”有这样的理解:“这可能是因为过去我的几篇挨批的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女性,杂文《三八节有感》为妇女说了几句话,十多年后,还遭......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