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丁玲同志逝世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21-05-28 15:18:02 阅读 0 次
在纪念丁玲同志逝世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张炯
丁玲同志的音容笑貌仿佛仍然在我们眼前,可是转瞬间就是他逝世三十周年。同时也是她诞生112周年。今天我们有这麽多同志和朋友聚集在这里参加纪念她的座谈会,足见我们大家对她的怀念和爱戴。
记得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有这样两句诗句:“有的人死了,他仍然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丁玲同志就属于虽然去世了,却在人们的心坎里仍然活着的行列里。
丁玲同志出生的1904年,正值我国最衰败的年代。那时,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才过去几年,辛亥革命也还没有发生。而他去世的1986年,却是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可以说,丁玲同志的一生目击了中国历史的巨变,见证了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崛起为世界上社会主义大国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她也以自己的一生,投身这一历史风云的变革,在这一变革的惊涛骇浪中经历了种种的不幸灾难,也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欢欣。她的一生与这段历史时期的曲折前进相呼应,与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相呼应,有如大海中迎击暴风雨的海燕一般,以她英勇的姿态,战斗的呼喊和歌唱,点亮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为人类留下可贵的精神财富!
纪念丁玲同志,我们应该向她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以为首先要学习的是她在任何情况都忠于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丁玲同志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的坎坷。胡也频同志的牺牲,可以说是当时对她的重大打击。可是她反而坚定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忘我的精神化悲痛为力量,投身革命的事业;后来,她被国民党当局的特务绑架,囚禁在南京,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她都拒绝为敌人做事,最后逃离了樊笼,迅即奔赴延安革命根据地,要求到红军前线去工作。这自然是她生活的一大转折。她却义无反顾,包括后来率领战地服务团,冒着敌人的炮火,到山西前线去。而建国后,她作为全国文艺界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却忽然被打成“反党集团”,平反后,1957年由被打成“右派反党集团”,蒙受不白之冤,并被开除党籍。这种情况下,她却主动要求到北大荒农场去劳动,继续为革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她横受迫害,乃至被关到监獄里。她仍然矢志不改,坚信党和人民。平反后便立即投入工作。我记得她回到北京时已经七十五岁,直到她重病住进协和医院,在她生命的最后数年中,她仍然忘我地工作,力求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一个共产党员,当党和人民信任你的时候能积极工作是不奇怪的。最难的是当党和人民不再信任你,甚至严重误解你,你还能坚定不移地去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而丁玲同志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她的这种崇高品格实在值得我们深深尊敬和奉为楷模!
其次,我们还应该学习丁玲同志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坚持。文学并非雕虫小技,它是语言的艺术,人民精神凝结的花朵,如鲁迅所说,是“照亮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丁玲同志热爱文学,自然跟她忠于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分不开。因为,她是把文学事业当作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来献身的。我们看到,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只要有些许条件,她都坚持文学写作。特别是平反回到北京,为了找回失去的时间,她更夜以继日地写作。短短几年间,她写了那么多哟秀的散文和见解深刻的评论,写了长篇回忆录《魍魉世界》和《牛棚小品》,还重写了原稿遗失的长篇小说《在严寒的日子里》共24章。作为文学工作者,她不但是勤奋的作家,还是文学评论家、编辑家、教育家和活动家。我第一次见到丁玲同志,是在1979年《诗刊》在新侨饭店召开的座谈会上,她当时披着一件红色大披巾,走到每张桌前跟大家握手、寒暄,神采奕奕,初归文坛,便见非常的活跃!后来,她很快就创办了大型文学刊物《中国》。她还邀请我参加过一次《中国》编辑部召开的编辑约稿会,记得参加会议的还有魏巍、牛汉、陈丹晨等,丁玲同志亲自主持会。也给我留下她作为编辑家的深刻印象。她早年从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到延安又主编《解放日报》副刊。建国后又主编《人民文学》、《文艺报》,可以说一生为文学园地的开垦作了许多辛劳的贡献,培养了很多的作者和编辑。至于她创办的中央文学讲习所更为新中国初期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如马烽、玛拉沁夫、邓友梅、徐光耀等,他们中许多人后来成为我国文学事业的骨干力量,担任了国家和地方作家协会的重要领导。丁玲同志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首任党组书记兼副主席。为建国初中国作家协会的建设做了奠定基础的贡献。可以说,她既以自己的一支辛勤的笔为我国文学创作了许多留存后世的作品,他还为发展文学事业和主持文学报刊的编辑工作付出大量的努力付出大量的努力。这都说明她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坚持,说明她对建设新的文化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的高度重视。这种精神也特别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和崇敬!
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大步向前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更为我国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宽广的道路。我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为攀登文艺高峰正作出不懈的努力。我想,这是足以告慰丁玲同志的在天之灵的。丁玲同志,安息吧!
(张炯同志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 上一篇:丁玲——伟大的学习榜样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