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1期

致涂绍钧同志

发布时间: 2021-05-28 15:34:26 阅读 0

                                                                                      致涂绍钧同志

绍钧同志:
       第十二次国际丁玲学术研讨会后,连续三期《丁玲研究》都收到了,也都拜读了,很有教益。
       去年王增如和李向东同志的《丁玲传》发表以后,在文坛上又涌动着对我国现当代著名革命作家丁玲同志的议论。因为丁玲对于人民事业的忠诚,她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引起广泛议论也就成为自然现象。
      在凤凰文化《洞见》2015年8月4日第180期上,我见到牟尼《追求自由的丁玲最终成了自由的阻碍》的文章,引起思考,丁玲阻碍了谁的自由?
      牟尼在文章的开头写道:“如果以文学成就和思想史、革命史的综合影响力而论,丁玲无疑远远超过了张爱玲、萧红和冰心等作家。如果以经历的复杂性和左翼作家的范本性而论,丁玲更非其他女作家所能比拟。”这是一段客观公允的评价。

但话题转到文革后丁玲复出的表现,却认为“她晚年对于‘伤痕文学’颇有微词,公开主张多写乐观昂扬的作品,并对一些作家的反思性、‘暴露性’作品表示批评,对于刚刚经历文革伤痛未平的几代文化人而言,无疑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她以八旬高龄为自己政治上的冤屈呼吁奔走的确令人同情,而她文学上的观点则明显落伍于新时代,显示出为人们普遍厌弃的顽固与陈腐。或许,与她相比有过之而不及的作家并不在少数,但是由于丁玲名气最大,资历最老,成为众矢之的也就在情理之中。”对于丁玲晚年的评价我认为有失偏颇。
      其一、丁玲对“伤痕文学”的社会效果,曾提出过她个人的看法。中心意思是既要深刻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的危害,以便吸取教训;又不要写得哭哭啼啼的,使人民失去希望和信心;更不能将林彪、四人帮等同于共产党。我以为这个愿望没有什么不好。电视剧《渴望》、《牧马人》都属于“伤痕文学”,播放时全国几乎万人空巷,提倡这样的作品有什么不好!丁玲讲得比较多的是,在极左路线肆虐时期,党也在受害,而且受害最重,因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嘛。是党自身揭露和纠正了极左的错误。我没见到丁玲反对写“伤痕文学”的任何言论,她发表的《“牛棚”小品》、《风雪人间》等作品,就是最优秀的“伤痕文学”,无论其艺术性、思想性都堪称当代的杰作。不过以她个人的爱好来说,更喜欢昂扬乐观向上的作品。社会上流传的丁玲反对“伤痕文学”,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属于一起新的“冤案”。
      其二、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从来都是文艺思想的核心。牟尼把文艺为人民服务,或者叫做为人民的政治服务,视同“颂圣”文艺,是极大的曲解。我现在己经八十多岁了,唱起儿时爱唱的《松花江上》,看着《白毛女》的时候,还热泪盈眶;唱着《在太行山上》,看着《江姐》、《上甘岭》的时候,依然热血沸腾。这些作品里面,没有一个字在《颂圣》,在制造个人迷信。我们党从53个党员,13个党代表(召开一大时)起家,只用28年就推翻了三座大山,让受尽凌辱和苦难的中国人民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枪杆子和笔杆子,依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两杆子”,中国革命和建设才无往而不胜,难道这些为历史事实千百次证明了的真理,还需要人们再加以论证吗!曾经为人民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作家和作品,才是最高水平的艺术家和艺术品,才是真正的不老松,他们将永远植根在人民的心中。
      其三、丁玲晚年的文艺思想,阻碍了谁的自由?认定丁玲晚年阻碍创作自由的牟尼,无疑是崇尚西方文艺思想的,我们姑且引用西方的经典来讨论这个问题。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写道:“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当某些所谓“伤痕文学”,把共产党,把新中国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是人间地狱的时候,而这绝非事实,它何止伤害于他人,它是伤害了全体中国人民!牟尼把这场己经持续几十年的争论的实质讲得太清楚不过了,他说:“丁玲晚年的言论,意在表达自己对于革命、对于中共的忠诚。如果这仅仅是她个人的选择,那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其他作家或亲历者,对于这场革命、对于自己曾经的信仰已经产生怀疑,而丁玲却要以文坛前辈或成名作家的身份,引导人们和自己一样继续忠诚于过往信念的时候,她己经越俎代庖,侵犯了其他人的思想自由。”在这里,他明白无误的告诉人们,这场争论,就某些人来说,是一场人生观之争,价值观之争,也就是“总开关”之争,涉及到共产党领导人民起家的根本宗旨、理想和信念。丁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怎能置身局外,当一个旁观者!毋庸讳言,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前无古人的道路上探索前行,难免犯过这样那样的失误和错误,甚至很严重的错误,如文化大革命,给许多优秀正直的人们造成极大的伤害。但是,这些错误始终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了纠正,而且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既定的服务人民的目标,这就是历史。如果把个别人的错误,当作全体的错误;把局部的错误,当作全局的错误;把一时的错误,当作固有的错误;把己经改正的错误,当作不可救药的错误,要不是认识上的偏见,那就是别有用心的抹黑。对于任何共产党员,要改变自己的信仰,申请退出共产党,这样的个人自由从来都受到党规党纪的保护;但任意制造舆论给共产党抹黑,是违反党规党纪和宪法的。因为宪法确认了党的领导、党的宗旨和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人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奋斗作出的庄严选择,是历史性的选择,任何党员和公民都必须自觉遵守,任何党员和公民都无权打着个人或少数人自由的旗号,去损害绝大多数人的自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享有过今天如此的尊严、富裕、幸福与自由吗?我们该如何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呢?丁玲同志最令人敬佩的地方,正是她的一生,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都在为人民大众的自由而奔走呼号,而她本人却为此失去了许多的自由。我想要说的太多太多,我是一个老兵,毕竟老了,水平也不高,往往言不由衷,还是《丁玲研究》讲得好。她创刊的目的,就是坚定不移的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旗帜鲜明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因而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编辑、作者和读者,发表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近期,我看到张永泉的《丁玲与二十世纪中国》、龙敏君的《信仰的坚守》,涂途、周惠珍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彭漱芬的《对丁玲生前死后争议的评论》,王建中、王玮的《丁玲与故乡常德》,王锡荣的《丁玲的鲁迅观及其发展史》,黎辛的《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是怎样发出的,陈漱渝的《有关丁玲的苦难叙事》,李向东的《“不合时宜”的文艺观》,这些文字,把我想对牟尼说的话,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深刻,非常有力,非常入情入理,非常实事求是,谢谢你们。
        顺致
春安

                                                         张靖宇
                                            2016、3、20于秦皇岛


        (张靖宇同志系黑龙江省普阳农场原党委书记,著有长篇小说《眷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