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期

丁玲与温泉屯“农民文化站” 李怀宇 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女士以其描写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让国内外的读者了解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现状。建国67年来,温泉屯这个位于桑干河畔的古老村庄,早已成为人们追寻革命前辈足迹,发扬光荣传统,研究《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小说发生地,所不可替代的地方。 1946年7月间,丁

发布时间: 2021-05-28 14:30:53 阅读 0

                         丁玲与温泉屯“农民文化站”

                                            李怀宇

    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女士以其描写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让国内外的读者了解到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现状。建国67年来,温泉屯这个位于桑干河畔的古老村庄,早已成为人们追寻革命前辈足迹,发扬光荣传统,研究《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小说发生地,所不可替代的地方。
       19467月间,丁玲积极地参加了由晋察冀中央局组织的土改工作队,与陈明、赵路、赵可等人组成的土改工作队几经转辗到涿鹿县温泉屯村开展土改工作。此间,丁玲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选拔村干部、培养积极分子,教唱《东方红》等革命歌曲,让广大贫苦农民懂得,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能翻身得解放。除此之外,她还经常走东家、串西家,深入到农户家里访贫问苦,了解温泉屯村社情民意、风土人情及地理状况,这些都成了作家以此为素材而创作的长篇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书的源泉。

 1948年丁玲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小说出版后,就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它使人们有机会从中了解到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现实。是作家丁玲女士让桑干河之水流向了世界。同时,她也让温泉屯成为了世人所关注的地方。

 1951年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了苏联部长会议颁发的“斯大林二等文艺奖”。这为丁玲在中国和世界文坛上赢得了较高声誉。

 1953年春,丁玲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温泉屯村里,来看望与她结下深情厚意的乡亲们。此次之行受到了中共涿鹿县委、涿鹿县人民政府及温泉屯人民的热烈欢迎。在她回乡探亲期间,当她看到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心中感到无比的高兴。然而,又使作家心情矛盾的则是,人们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就在这时,在丁玲的脑海中萌生了一个要帮助温泉屯人民建立个“农民文化站”,以此来活跃温泉屯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有力地促进当地群众文化工作的大力开展。她把自己这个想法向当地领导提出后,有关领导表示大力支持。
    于是,丁玲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1000元资助“农民文化站”,作为启动资金。经过一段时间对村里一处大碾房的修缮,以此来作为“农民文化站”的站址。在丁玲秘书张凤珠、涿鹿县干部程兆海、赵福林3人大力协助下,建立以温泉屯村村主任赵全孝、村团支书顾长才、村妇联主任李春莲组成的筹建领导小组,积极地进行“农民文化站”的筹备工作。
    在“农民文化站”落成典礼那天,特别令人遗憾的是丁玲因工作繁忙,未能亲临现场来参加这项活动。但是她从北京发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以表祝贺。同时,委派工作人员为“农民文化站”送来了1000多册图书、留声机、幻灯机、乐器及各种文体具器,丰富了文化站里的活动内容。另外,她还为温泉屯的乡亲们请来了“北京木偶剧团”的艺术家们前来进行精彩表演;并放映了影片《白毛女》助兴演出,使温泉屯方圆十里八村的人们第一次看到了电影这门崭新的艺术,而大饱眼福。

 温泉屯“农民文化站”建成后,它设有“农民文化站管理委员会”,下设有宣传、文艺、图书和夜校4个活动小组,并组织有青少年篮球队、乒乓球队、业余剧团。据当时统计资料记载:经常参加各项活动的人员达150多人。

 作家丁玲女士亲手创建的温泉屯“农民文化站”,它是新中国第一所农民文化站,开创了我国农村建设文化活动中心的先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而,“农民文化站”又被温泉屯人民亲切地称为“丁玲文化站”。

 在第二延安·丁玲与张家口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们更加怀念曾为涿鹿大地播下革命文艺种子的作家丁玲女士,她生前三次莅临温泉屯“第二故乡”,在涿鹿县文艺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丁玲女士不仅是一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示精神的实践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化先行者。尽管丁玲一人生历经坎坷,但她那种“爱党亲民”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毎个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我们只有像她那样深入生活、接地气,才能写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富有生命力的优秀作品来。


(作者系中国丁玲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