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角色设置与乡村文化

发布时间: 2021-05-28 15:07:53 阅读 0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角色设置与乡村文化
胡学文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不仅在于是一部书写中国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写出了四十年代末张垣乡村社会的情状;也不仅在于其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主题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还在于对乡村文化的切入与梳理,呈现出历史节点上的乡村图景。当然是历史的,一定意义上说,其历史价值可能超越了文学价值,但并不是用文学的方式图解历史,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完全没有生硬感。这一切要归功于小说的角色设置,而角色的设置扎根于乡村文化。
       一、角色关系是乡村伦理的投射
       丁玲1945年11月到张家口,1946年8月初到涿鹿县暖泉屯村参加土地改革工作,1946年秋后到阜平县红土山,开始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写作,1949年小说出版。丁玲在涿鹿参加土改工作也就两三个月。这样短暂的时间构思出一部长篇,我认为首先是借力土地改革运动这一素材,其次她对中国乡村文化特别是乡村伦理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正因为如此,她写出了那一时期真正的乡村。两千多年来,朝代频繁更迭,但对于中国乡村,文化因素始终是稳固恒定的,自有其运行和传承方式,比如宗祠、家族、血缘等,真正认识了解乡村必须从乡村伦理开始。在这一点,丁玲的分寸处理得比较好。小说写了三四十个人物,人物关系极其复杂。比如富裕中农顾涌的大女儿嫁给了富农胡泰的儿子,和本村的地主钱文贵又是亲家。钱文贵的一个儿子钱义参加了解放军,儿媳出身贫农,另一个儿子是村里的青联主任,积极上进。比如地主钱文贵,他的亲哥钱文富是个老实的贫农,堂弟钱文虎又是村工会主任,儿子参加了解放军,侄女黑妮和农会主任程仁相恋。再如侯忠全,他是地主侯殿魁的佃户,始终受侯殿魁的压迫,但论血缘,他和侯殿魁又是叔侄关系。小说中,类似复杂的人物关系还有许多。从小说的叙述策略讲,人物关系的复杂可加大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但对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没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乡村伦理的投射,丁玲剖开了乡村的深处。
       二 角色个性与乡村文化的浸染
       粗略分析,小说写了两类人物,正面的如暖水屯书记张裕民,长工程仁,反面的如地主钱文贵,李子俊等。矛盾的冲突也主要在这两类人之间。但如果仅仅是斗争和反斗争,小说就简单化了,人物也自然脸谱化了。不可否认,《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主题先行的小说,当然,这并没有错。任何小说都有主题,主题是小说的方向,是纲,纲举则目张。问题在于主题呈现的方式,是僵硬的还是柔软的,这关系到小说的成败。因此,主题先行的小说是有难度的,分寸把握不好,就成了政策的另类公式。《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把土地改革的过程和艰难写出来,呈现得入情入理,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塑造了不同的人物个性,而所有的人物在正面与反面背后,斗争与反斗争背后,有其自身的演变和逻辑。这种演变和逻辑与乡村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关系。比如张裕民。张裕民的原型是曹永民。丁玲和曹永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许多年还有联络。作为暖水屯的书记,张裕民并非高大上。小说写了他的沉着老练,也写了他的缺点。一方面是出于人物塑造的需要,高大上的人物令人怀疑,另外人物的丰富性恰恰是生活丰富性的注解,而生活难以摆脱乡村文化的浸润。张裕民土改中有顾虑,这种顾虑不是个人的顾虑,暖水屯任何一个人在那个时刻那个位置,都会有顾虑。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顾虑是整个乡村的顾虑。毕竟暖水屯的思想观念结构连同文化,运行了上千年,是张垣乡村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国乡村文化的缩影。在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相对稳固的社会体系,生活浸润其中的人自然受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土地改革的推进过程就格外艰难。次要人物即便是反面人物身上也能窥见乡村文化的影响,如李子俊女人。她的个性她的处事方式,很世俗。世俗也是乡村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 土地与文化的互粘性
       对农民而言,土地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生活,即便现在也是如此。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社会改革,均与土地分配格局的变化有关。从井田制到商鞅变法,从陈胜吴广起义到近代中国革命,莫不如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土地改革运动,自然是时代和形势的需要。但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小说借此切中了中国乡村的脉搏。土地当然不是提供生产资料那么简单,在一方水土生活的人会有自己的民俗民风。民俗民风依土地而生,土地因民俗民风更具吸引力。换言之,土地与文化具有粘连性,我在此想举例铁凝的《笨花》。笨花村有钻窝棚的习俗,清朝时钻,日本人来了,这一习俗依然。乡村文化就是这样代代传承。《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多次写到果园。其实果园文化就是涿鹿文化和张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是怕冲淡主题,作者没有花费更多的笔墨,但小说里遍布文化的枝桠,正是这些枝桠让小说更具张力更具生命力。



       (作者系河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