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1期

第二届丁玲研究青年论坛在宝泉岭局举行

发布时间: 2021-05-28 15:44:22 阅读 0

第二届丁玲研究青年论坛在宝泉岭局举办 
 
甘  露    杨建国

 
       2015年8月20日,由中国丁玲研究会、清华大学中文系、宝泉岭管理局、宝泉岭农场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丁玲研究青年论坛在宝泉岭管理局举办。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40多名学者参加本次论坛,就丁玲与北大荒、20世纪中国革命经验与丁玲的文学表述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丁玲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中忱,人民日报社黑龙江分社社长郑少忠出席论坛,总局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高跃辉致辞。
  王中忱说,我们之所以在宝泉岭管理局举办第二届丁玲研究青年论坛,是想了解当年丁玲带着“右派”的标记来到这片土地,是怎样扎根于人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望的,是怎样坚韧地投身到她毕生追求的革命进程中的,进而从中了解农垦的特点和历代北大荒人的奋斗史、奋斗精神,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丁玲所置身的北大荒的社会特点,增进我们对北大荒的感情。丁玲在北大荒期间,留下了《杜晚香》《风雪人间》等杰作,她还有更多的以北大荒为题材的作品没有完成,但那些没有形成作品的行动和精神,更深刻地留在了北大荒人的心中。
  高跃辉代表总局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向与会学者介绍了垦区的情况。他说,著名作家丁玲在北大荒工作生活了12年,与北大荒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81年,她在平反后第一次出访美国前,就迫不及待地重返令她魂牵梦萦的北大荒,探望在艰苦岁月中给了她温暖和勇气的北大荒人。她把北大荒视为第二故乡,北大荒人就是她的亲人。而北大荒人也没有忘记丁玲,丁玲在北大荒的生活变成了口口相传的故事,丁玲精神变成了激励北大荒人奋发向上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丁玲逝世后,她的遗体上覆盖着绣有“丁玲不死”“北大荒人敬献”字样的红旗,这是北大荒人对她的真诚纪念。她那坎坷的经历和不朽的人格力量,为北大荒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闪烁着璀璨的光辉。
  据了解,为亲身感受丁玲在北大荒的生活,论坛结束后,常德市文联领导、中国丁玲研究会专干及与会学者还将参观丁玲昔日生活过的汤原、普阳及宝泉岭农场。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进了常德与丁玲的第二故乡北大荒的文化交流。
 
 
(原载于《北大荒日报》2015年8月21日第1版。)